2009年5月8日星期五

羅耕 : 香港人最缺的……

這位叫羅耕的信報財經版專欄作者,專門於談論經濟走勢,圖表多多,其真人應該係某姓羅的銀行經濟師,不時也講時事感想,例如昨日這篇深得我心。

學習,永遠在人後面;只有創造才會在人前面。

寫專櫚要言中有物並要字字株機,非一些著名長氣blogger 可比。
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

《鏗鏘集》向來是在下的至愛。剛播放的一集提到家長望子成龍,不惜要三幾歲的孩童背誦一般成人也不懂或不大會用的英文生字;五至七歲便要心算十位數或百位數的二次方。一個二個本應是天真活潑可愛的小朋友,彷彿變了一部二部英文字典計算機。真陰功。
這是病態,是家長太「叻」、孩子太少的病態。想當年,家長們沒有受過高深教育,但起碼明白事理;家長們或許惡死,但並非變態。想當年,一生就一打半打,雖然粗生粗養,但卻有所競爭。身為市場人士當然會相信市場,市場的精髓正是「物競天擇、適者生存」。有競爭才會有進步,是恒久不變的定律。三十年前香港實行免費教育,學生質素每況愈下;三十年前大陸推行一孩政策,結果一蟹不如一蟹──新一代的大陸青年質素甚為參差。
當孩子們一個起兩個止時,他們便明白到自己是天之驕子,一如上學是「老奉」免費,自然「撩當唔值錢」。於是家長便人為催谷以作補足,可惜人為始終不及天然(市場結果)。愈是有心催谷的家長,其價值觀便愈是功利,或曰「目標為本」。結果,孩子學得最好的便是當代社會最需求的或最賺錢的,即使學藝如琴棋書畫等也是為進名校,最終也是功利。孩子們生存的價值遂建基於家長們所謂成功價值觀的延續,生命變得毫無活力。
人為催谷的另一最大缺點,是扼殺孩子的創造力。沒錯,孩童期的記憶力是最好的,但創造力也是最好的。這裏的「創造」不是指要發明什麼賺錢專利,而是指天馬行空,甚至天方夜譚的鬼主意。有活力或有創造力,才稱得上有勇有謀。可惜新一代在上一代的「栽培」之下,很多已變得無勇無謀,只懂抄舊「橋」走老路。不單是新一代的孩子,就是新一代的管治班子也是如此,難怪周邊地區一個二個口口聲聲要追過香港、取代香港。
學習,永遠在人後面;只有創造才會在人前面。你想我們的孩子、我們的香港,在人前面還是後面?

沒有留言: